蒙山大佛是怎样的景点?
蒙山大佛,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,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。
蒙山大佛,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,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,是中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。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。唐高祖李渊、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、后唐武皇帝李克用、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。元朝末年,蒙山大佛被毁。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,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。
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,高17.5米,宽25米,颈部直径宽5米,唐代记载“高二百尺”,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。目前世界上有确切纪年、开凿年代最早、体态最大的巨型摩崖石刻释迦牟尼佛像。
太原蒙山气候凉爽,绿树成荫,溪水潺潺,文物荟萃,最高海拔1325米,与晋祠景区的悬瓮山,天龙山景区的天龙山,形成三足鼎立之势。蒙山大佛景区面积为7.74平方公里,以寺底村旧址所处园子沟为核心区域,面积约500亩。景区距市中心约25分钟车程,距太原武宿国际机场20分钟车程,旅游公路与罗城高速口紧密相连。
蒙山大佛有哪些景观?
蒙山大佛为利用陡直崖壁开凿而成,位于蒙山近山顶处。佛龛为摩崖敞口式,宽29.60米,进深17米,平面大约为半椭圆形。佛像头部已经遗失,山与颈部平齐,研究者推测当时此处很可能有自然突起的岩石,开凿时将它刻成佛头。佛像背后的山崖有大片平地上有寺院遗址,散落有残碎砖瓦,还有刻着杭州天目山峰彻禅师的断碣。蒙山大佛为单体佛像,龛内外没有胁侍像的遗迹。
大佛头部遗失。颈部直径5米,高2米余,有三条阴刻项线。颈部至腹部高22米,两肘间距22.70米。两肩平而宽,胸胛肥厚,身形壮硕。由于大佛的岩体为疏松的砂岩,风化、崩塌相当严重,佛像衣纹服饰已无法辨认。佛像的胸部存有若干排小方孔,据推测为重修大佛时留下的遗迹。佛像小臂长12米、宽2.80米,保存较为完好。佛像施禅定印。右手长3.10米,手掌及小指尚存,左手已残。两手之下为条石补砌的双腿,高3米,结跏趺坐式。腿下为条石台基。
双腿和台基均为重修大佛时砌。研究者认为,佛像原来的坐姿虽未必是重修时的结跏趺坐,但是由两手的禅定印判断很可能就是结跏趺坐式。考古学家宿白根据清理前的遗迹推断蒙山大佛是倚坐的弥勒佛。然而,清理之后的佛像施禅定印,结跏趺坐,并不是倚坐的佛像。后来的研究者认为,蒙山大佛可能是释迦牟尼佛。理由之一是《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》提到成招提之胜因,侔释迦之真相,另一个理由是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20窟的释迦佛也是施禅定印和结跏趺坐,与蒙山大佛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