候鸟有哪些?
候鸟主要有以下种类:杜鹃、黄鹂、鸿雁、天鹅、野鸭、燕雀、黄雀、柳莺、白枕鹤、白头海雕、苍鹭、雀鹰、蜡嘴、大山雀。
候鸟跟我们常见的鸟儿不同,由于受到气候的影响,在季节发生变化同时它们往往需要大规模的迁移,这就要求鸟儿有着很强的飞行能力。都有哪些候鸟需要迁移呢?一起来看下这些漂亮的鸟儿吧。
详细内容
01
杜鹃
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,常见的有大杜鹃、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。大杜鹃叫声似“布谷、布谷”,所以又叫布谷鸟;三声杜鹃叫声似“米贵阳”,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贵阳;四声杜鹃又称子规鸟叫声似“快快割麦”、“割麦割谷”。杜鹃以昆虫为食,是著名的森林益鸟。如像松毛虫、毒蛾等其它鸟类都不敢吃,对杜鹃来说却是美味佳肴。
02
黄鹂
黄鹂属(学名:Oriolus):是雀形目、黄鹂科的1属。共有31种。中型鸣禽。喙长而粗壮,约等于头长,先端稍下曲,上喙端有缺刻;鼻孔裸露,盖以薄膜;翅尖长;尾短圆,跗跖短而弱。体羽鲜丽,多为黄、红、黑等色的组合,雌鸟与幼鸟多具条纹。
03
鸿雁
鸿雁(学名:Anser cygnoides):是鸟纲、鸭科、雁属的大型水禽。体长90厘米左右,体重2.8-5千克。嘴黑色,体色浅灰褐色,头顶到后颈暗棕褐色,前颈近白色。远处看起来头顶和后颈黑色,前颈近白色,黑白两色分明,反差强烈。
04
黄雀
黄雀(学名:Spinus spinus):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。体重9.5-16克;体长106-122毫米。雄鸟头顶与颏黑色,上体黄绿色,腰黄色,两翅和尾黑色,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色;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,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;上体赤绿色具暗色纵纹,下体暗淡黄,有浅黑色斑纹;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、腰和尾基两侧。虹膜近黑色;嘴暗褐色,下嘴较淡;腿和脚暗褐色。
05
白枕鹤
白枕鹤(学名:Grus vipio)体形与丹顶鹤相似,略小于丹顶鹤,而大于白头鹤。上体为石板灰色。尾羽为暗灰色,末端具有宽阔的黑色横斑。取食时主要用喙啄食,或用喙先拨开表层土壤,然后啄食埋藏在下面的种子和根茎,边走边啄食。该鸟为稀有的笼养观赏鸟类,主要繁殖在黑龙江、吉林等省或更北的广大地区,冬天部分迁徙到江苏、安徽、江西等省的湿地越冬。白枕鹤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珍禽。
为何候鸟会有爱情的寓意?
绝大多数飞禽一生中只有一个伴侣,而候鸟每年冬天迁徙,春天回归,不管如何迁徙他们的伴侣都不会变,甚至一只死亡的情况下,另一只也会抑郁而终,所以通常用候鸟象征忠贞的爱情。
候鸟
八月十五雁门开,雁儿头上带霜来。根据中国古代的物候观察经验,早在白露时节,鸟类就已逐渐踏上秋季迁徙的旅程。及至中秋,水鸟迁徙的高潮尚未到来,但雀形目的鸟类和猛禽等鸟类的迁徙在全国范围内皆近高峰。数以亿计的候鸟从繁殖地飞往越冬地,并在下一个春天返回。
高空、林间、河洲、海涂,甚至人类活动密集的农地、海田和城镇、庭院,几乎都会有候鸟光顾,或短暂停歇,或觅食休整,也可能逗留越冬。
广西沿海地区是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区域,北部湾的红树林为众多水鸟提供了繁殖、越冬和迁徙中停靠补给的场所。2010至2012年间,广西大学的鸟类学家 在北部湾沿海地区记录到了151种水鸟,候鸟占了71%。这151种水鸟分属8目24科,鹬科种类的数量最多,达38种,最常见的4种野鸟为白鹭、池鹭、 环颈鸻、金眶鸻。国家一、二级保护动物有19种,占总物种数的12.6%。水鸟的迁徙期、繁殖期和越冬期互有重叠,这是因为北部湾水鸟类 型多样性导致鸟类活动节律的多样性,即部分水鸟仍处于迁徙期时,另一部分水鸟已经进入越冬期。
北部湾沿岸的海堤、沙地、湿地和稻田是候鸟的歇息之地,因而也是常见的捕鸟地点。一入夜,鸟的视力难以辨别黑暗中的重重网墙,捕鸟人便开始了屠鸟行动。他们 在捕鸟点支起竹竿,架上远程扩音器,源源不断地播出早前录制好的各种鸟鸣声,声音远播数里,同类的鸟儿便会循声而来,飞到捕鸟网阵里。鸟类求偶时,会发出 悦耳鸣叫吸引伴侣,这是大自然的美妙之处,但录音里的鸟鸣却是人类的陷阱,候鸟的地狱。